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浏览:1666 发表时间:2024-07-10 11:30
中共中央印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对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作出了明确规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历史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事求是,开创新路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条件为转移”。列宁认为,东方共产主义者“面临着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东方化。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的二大就根据国情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二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大力开展工农运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人民军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呈现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中国赢得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的反侵略战争彻底胜利。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民主、团结”,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赢得历史主动权。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卖国”,违背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赢得中国革命胜利。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丰富经验。
自力更生,艰辛探索
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恢复国民经济基础上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各个领域继续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果。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开发大庆油田,建设和发展鞍钢、武钢、包钢、太钢等钢铁基地,建成一批飞机、汽车、拖拉机制造厂,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核武器和人造地球卫星,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宏伟目标。20世纪50年代起,与一系列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开展国际经贸、文教和科技合作。通过抗美援朝、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主导“乒乓外交”,实现中美关系历史性突破,中美签订《上海公报》,中国进入联合国,在国际舞台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毛泽东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周恩来提出,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邓小平提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这些思想和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农村改革来自农民群众的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吃饭问题。对外开放以创办经济特区为开端。1980年8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应运而生,1984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中央批准海南建省,把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精辟分析国内外形势,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认识问题,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要求全党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开放的胆子更大一点,建设的步子更快一点,千万不可丧失时机。邓小平南方谈话,向世界宣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实现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守正创新,人民至上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新时代提出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等,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湖南凤凰县菖蒲塘村、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河南兰考县张庄村、宁夏吴忠市弘德村等贫困村考察调研,解决问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理念,大见成效。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世界形势,掌控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动权,妥善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天下大势。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广阔眼光看待世界上一切事物,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世界经济、政治和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以此作为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确立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立足国情、分析现实,高瞻远瞩、展望未来,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重要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资本主义世界的剧烈变化令人眼花缭乱,发展中国家遇到的经济、政治、宗教、民族、发展问题层出不穷。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天下大势,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新时代我党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集中凝练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进一步落实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理,“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新时代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要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的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状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梅艺凡 审核:肖琼玉)